联系人:田老师
电话:400-001-5291
手机:18580685888
邮箱:tianhonglin@tianborui.cn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南方香榭里小区47号附23号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人类逐渐迈入了工业4.0时代,针对儿童的重庆机器人乐高培训在市场上可谓随处可见。这些名目繁多的儿童机器人产品,有的功能是能培养思维,有的是发育智力,还有的据说能塑造心理和情感。从理论上来说,利用机器人这一集趣味性和科技性兼有的方式来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正如很多厂商打出的“寓教于乐”的旗号,在动手、玩耍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通过潜移默化来影响孩子。
但问题在于,当儿童机器人教育的概念被过度翻炒之后,很多家长已经开始了对机器人不同程度的盲目信任和追逐。当某一种产品被过度追捧的时候,或许潜在的隐患正在发酵。
重庆乐高机器人培训机器人是孩子能力提升的辅助性工具而非依赖!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阿希实验”(Asch’s Experiments),用来进行从众心理研究,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希在1956年首次提出。他以7人为一组,前6人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验者,以选择三根比较线段中哪一根和标准线段是等长的为过程,来观察当前6人都说出同样的错误答案的时候,第7人是否会发生判断的扭曲。最终所有的被试者中有35%的人发生了从众行为。
同样的实验最近被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拿来观察儿童在机器人同伴的压力之下是否也会发生价值判断的歪曲。
其分别对成人和孩子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从众行为上,成年人往往会更加遵从人类同龄人的意见,这与阿希实验的结论是一致的。但在实验对象变成孩子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产业儿童教育机器人让孩子缺乏独立的判断,人机结合才是出路!
与成年人更加相信同龄人类相比,儿童并不相信同龄的孩子,而是选择和机器人的错误答案保持一致。具体来说,当儿童进行独立判断的时候,其正确率可以达到87%;但有机器人影响之后,其正确率则下降到了75%,而且下降的这一部分儿童中有74%的人是和机器人的答案保持一致的。
当然,数据可能并不能真正地反映机器人对孩子的真实影响,因为很可能孩子们会因为好奇或其他因素而做出选择。但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的是:儿童很可能表现出对机器人意见的顺从性!
这种对机器人的顺从如果养成习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与家人的交流、对他人意见的倾听能力,从而影响孩子的社交。而且更加专注于依赖机器人的判断,也会导致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这显然是一个应该给予特别关注的问题。
社交机器人让孩子变得不孤僻,那也可能仅仅对它而已对很多儿童来说,或是由于先天身体的原因,或是后来外界的刺激,他们成为了一个孤僻的群体。人工智能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之后,具备了语言理解和语音交互能力的机器人也开始逐渐被用于孤僻儿童的干预中去。
然而,社交机器人缓解了孩子心灵上的孤僻,并非治愈了人格上的问题!因为孩子不愿意与人交流,但会愿意与冰冷的机器人沟通,但他并不意味着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提升!和机器人在一起的时候,孩子可以畅所欲言,但和人在一起呢?人和机器仍旧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产业儿童教育机器人让孩子缺乏独立的判断,人机结合才是出路!
比如一款专为自闭症儿童设计的社交机器人kaspar,利用内置的独特程序,其可以与儿童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丰富儿童的语言能力和协调能力,并帮助其稳定情绪。
据一位使用Kaspar的父母表示,孩子在跟kaspar在一起的时候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会非常安静,完全不像和其他人相处时的样子。看起来一切都在向着预期发展,但或许我们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依赖性是儿童的一个显著特点。利用机器人去缓解儿童的孤僻心理,实际上采取的是注意力的转移和集中。而这也正是问题的所在。孩子在面对机器人的时候表现出安静、乖巧的形象,实际上是对机器人的一种情感依赖。
机器人只是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应答,但儿童则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给它,形成一种对“虚假情感”的依托。因为对儿童来说,其可能很难分辨眼前的东西和“人”是什么关系。当这种情感依托形成并牢不可破的时候,看似二者的相处缓解了儿童孤僻,更准确的说法其实是儿童很大程度上仅仅是面对机器人的时候不孤僻。
产业儿童教育机器人让孩子缺乏独立的判断,人机结合才是出路!
如果这样分析的话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很多家长应对孩子哭闹的方法简单粗暴:扔个手机给他。孩子接到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的时候会立刻变得安静下来。所以,当我们觉得机器人是在帮助孩子走出孤僻的世界的时候,很可能是他又陷入了另外一个孤僻的世界里。
因此,如何利用重庆乐高机器人培训给儿童更合适的帮助,人机结合或者才是最好方式!